2015/1/30

孟德與三郎--英雄相似論:番外篇(二) 謀將元就(下)

九死一生,月山富田城之戰

 

  上回提到,吉田郡山城之戰後尼子詮久慘敗,大內義隆一時腦袋發熱,打算一舉攻打消滅尼子氏,於是在吉田郡山城之戰後立刻集結大軍,攻往尼子氏的根據地出雲。大內義隆自己擔任總大將,率領他的養嗣子大內晴持與陶隆房等家臣,浩浩蕩蕩地往出雲開拔。毛利這邊除了元就,當地的豪族小早川正平也參加了此次戰事。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後,在當年的四月,大軍集結完成,開始攻打尼子氏的前線赤穴城。但是,四萬人的大軍光攻打一座赤穴城耗掉了三個月的時間,直到七月赤穴城才開城投降。當年十月,大內軍把本陣移往三刀屋城,隔年的一月,才把本陣移到能與月山富田城相望的京羅木山,可說是相當沒有效率的戰鬥。另外,此時大內軍出征已經超過一年,戰線拉得非常長,尼子家採用游擊戰偷襲糧秣的補給線的戰術非常成功,肚子都吃不飽了要怎麼打仗?於是,種種因素,造成大內軍的士氣持續低迷。

  而就在當年的四月底,發生了一件足以逆轉情勢的大事件。原本投靠大內家的豪族三刀屋久扶,三澤為清,本城常光,吉川興経等人背叛大內氏重新加入尼子氏的陣容。所謂西瓜偎大邊,豪族們見此次大內軍似乎沒有得勝的機會,於是再一次倒向原來的主君尼子晴久(譯註:尼子晴久即原本的尼子詮久,他為了擺脫吉田郡山城之戰後的不利情勢捐錢給幕府,得到當時將軍足利義晴所賜的名諱「晴」這個字而改了名字)。根據《陰徳太平記》的記載,當地豪族的軍隊原本看似是要去攻城,卻在城門前與尼子軍會合。情勢至此,大內軍失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五月,大內軍決定撤退,走陸路的大內義隆成功回到根據地,他的嗣子大內晴持卻弄巧成拙地在走海路撤退時因為船隻翻覆而溺死。此次一年四個月的出征不但沒有戰果,還造成大內晴持的死亡,因此後來大內義隆不太管政事,而間接導致了大內家的滅亡。

  一邊,毛利軍被命令斷後,要知道斷後這件事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小早川正平在掩護撤退部隊時被追擊的尼子軍趕上,戰死於亂軍中,再加上當地的土匪打劫,連元就與元就長子隆元本身都已經有自殺的覺悟了,情況非常兇險。此時,有一家臣挺身而出,他是誰呢?他就是之前欲擁立相合元綱為家督的重臣渡邊勝之子,渡邊通。他要求穿上元就的甲冑,僅僅率領七騎兵引誘追擊而來的尼子軍,最後光榮戰死(據說戰死在現在島根縣大田市温泉津町小濱一個名為七騎坂之處)。渡邊勝這樣做,也許是為了洗刷父親對於就所做的事情給家族帶來的恥辱,元就安全撤退後,沒有忘記他的忠心,渡邊家世代為毛利家的重臣。

兩川體制,打造毛利最盛期


  經過吉田郡山城之戰與月山富田城之戰(名稱都好長啊),安藝地區的豪族都見識到尼子晴久與大內義隆的能力了,基本上這兩場戰役除了無謂的傷亡犧牲外根本沒有改變甚麼,特別是元就本人,更是體會到夾在兩強之間要求生存,除了自己變強以外別無他法。元就讓次子元春繼承了吉川家,三子隆景繼承了小早川家,這中間當然有元就的政治謀略。不過元就苦心經營的成果,使他能夠掌握大部分的安藝地區,毛利家已經擁有可與東邊尼子,西邊大內對抗的資本了。最重要的是,小早川家有著毛利家與吉川家都沒有的兵種―水軍。

  一方,大內家自從月山富田城之戰後,家督大內義隆就不太管事,將政務交給相良武任,軍事交給陶隆房,整天就是學習京都的文化如和歌能劇等。但,把權力分別交給重臣的後果,特別是文武分治的後果,就是造成武鬥派與文治派的對立。此刻大內家的暗潮洶湧,就如同之後豐臣秀吉死後石田三成與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的對立一般。後來,兩派人馬搞到水火不容,相良武任因為害派陶隆房的勢力進而辭官出家,但後來又因為大內義隆的要求而再度出仕,據說此時義隆的另一位重臣杉重矩曾向義隆提出要小心陶隆房的建議,但義隆只是充耳不聞。後來,陶隆房決定暗殺相良武任,但是這個消息被大內義隆轉告給相良武任,使他得以避開殺身之禍。之後相良武任又因為懼怕陶隆房,甚至逃官了三次。但是第四次還是被大內義隆給找了回來,主君若無法排解臣下的困難而讓其為所欲為的話,離謀叛之路大概也不遠了。

  過沒多久,囂張跋扈的陶隆房果然遣送密使到大友家,準備擁立大友義鎮的異母弟・大友晴英(義隆的外甥)作為大内家的新當主,而大友晴英也爽快的答應了。事已至此,聰明的讀者知道接下來陶隆房會怎麼做了吧。沒錯,就是起兵反叛。大內義隆一開始先逃到山中的寺廟,但是大內軍在不斷有士兵逃跑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與陶軍作戰,最後義隆欲乘船逃走時遇上了暴風雨而無法離開。得知無法逃走的大內義隆,留下了這樣的辭世之詞:

  討つ者も討たるる者も諸ともに 如露亦如電 応作如是観
(征討者與被征討者,與人的一生皆同樣。如同露水與雷電一般,一閃即逝。)

  為何要提到大內家的狀況呢?那是因為陶隆房從大友家迎來了新的當主(ㄎㄨㄟˇ ㄌㄟˇ)之後,暫時是與大友家友好的狀況,所以,要擴張領地,就只有把矛頭朝向東邊,也就是毛利家。陶隆房(後改名為陶晴賢)與毛利家的戰鬥,就是被稱為日本三大奇襲戰之一的巖島合戰(順帶一提,另外兩場分別是北条氏康河越城之戰織田信長桶狹間之戰,筆者有空.....應該會介紹),此戰可說是謀將原就打得最漂亮的一次勝仗(筆者絲毫沒有貶低元就之意,只不過這一仗太過經典,請待在下娓娓道來。)


嚴島合戰

 

提到嚴島,也許並不是那麼多讀者知道在哪裡,不過,要是說到「佇立於海中央的紅色大鳥居」,相信大家心中就會浮現那個形象了吧!沒錯,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嚴島之戰戰場(現在叫做宮島,筆者有幸拜訪過,這座鳥居在漲潮時就如同相片浮在海上,退潮時就能夠走到海灘上,島上的野生鹿非常多,是個值得一遊的景點)。



  話說,陶晴賢在弒君大內義隆後,漸漸地掌握了大內家的實權,而毛利元就就已為故主報仇的名義脫離了大內家,兩家開始對立並發生了一些零星的衝突。之後,毛利元就派兵佔領了嚴島與島上的宮尾城(此城推測是為了戰爭而臨時建造的據點,元就佔領嚴島後派兵駐守並補強之),以其為據點擊退了來犯的陶軍。隔年,陶晴賢決定親自率軍估打嚴島。在此,有必要先解說一下陶軍的路線,請看下方的地圖。

   首先陶晴賢由大元浦附近登陸,據說船隻有大約五百艘,兵力約有兩到三萬,將本鎮設置於塔之岡,開始以包圍的方式攻打只有五百人守城的宮尾城。知道消息的元就,於對岸的草津城集結援軍,並要求伊予(現在的愛媛縣)的村上武吉派遣水軍來幫忙。據說,本來村上水軍的援軍遲遲不出現而使得元就一時放棄救援的念頭,但是後來村上水軍及時趕到,數量約有三百艘軍船。約莫在陶晴賢上路後十天,元就率領軍隊由草津城前進到地御前,搭船前往嚴島準備作戰。抵達的隔天,毛利軍就從博奕尾之處與城內的守軍成夾擊之勢攻擊陶軍。因為前夜適逢暴風雨,加上人數上具有壓倒性,所以陶軍放鬆了警戒。再加上,陶軍大部分都擠在島上狹小的嚴島神社附近,一遭受奇襲時全軍混亂無法指揮,全軍就這樣潰散。同時,小早川隆景率領水軍以迂迴的方式攻擊在大元浦附近的陶軍,並成功上陸。這樣一來,陶軍真正的嚐到「四面楚歌」的窘境。欲逃跑的士兵不是死在毛利水軍的海域封鎖下,就是淹死在海中。

  有句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陶晴賢既不防守海上可能出現的援軍,也未安排好戰敗時的撤退路線與船隻,他沒有料想到情勢的變化這麼快,當他想要從海路撤退時才發現已經沒有船了,就算有船,也逃不出已經控制海域的毛利水軍。不到半天,這場戰爭便宣告結束,狼狽地逃到大江浦(有一說是青海苔浦),發現無路可退的陶晴賢就在島上切腹自殺,得年三十五歲。五天後,毛利元就在櫻島城實行首實檢(戰後檢視敵將首級)時,據說曾經鞭打陶晴賢的首級三下(因其為背叛主君的逆臣)。此戰陶軍死亡四千七百人,是非常慘烈的一役,之後元就就派遣兵士將嚴島神社的血跡洗淨,並將染血的土塊全部挖掘丟棄(嚴島本身都算是嚴島神社的神域,據說島上女性居民在月事來潮時都要暫時離開島上)。又,據說在交戰時陶軍曾經一度想放火燒掉嚴島神社,好在元就盡全力阻止,不然今天就少了一項世界文化遺產了。


消滅宿敵尼子氏


  但,讀者們可曾想過,為何元就可以傾全力來打嚴島而沒有後顧之憂呢?其實,在這之前,元就就用計除去了東邊尼子氏戰力最堅強的尼子國久與尼子誠久。他用的是甚麼計謀呢?很簡單,就是離間計(賈詡表示:)。他偽裝國久的筆跡寫了一封信,故意讓它傳到尼子晴久那裏,不花吹灰之力就讓尼子氏自己元氣大傷起內鬨。同樣地,他也如法泡製讓陶晴賢先除去了自己手下的第一智囊江良房榮。至此,您知道元就為何會有「西國第一智將」的美稱了吧!打敗陶晴賢的元就,之後就慢慢蠶食大內家原本在本州的領地,並滅掉了大內氏。之後,他終於開始把矛頭轉向尼子氏。尼子氏的月山富田城原本武顯可守,但在尼子經久的經營下,在月山富田城的周圍佈下了十座城寨(尼子十寨),也其他出雲境內築起了另外十座支城(尼子十旗,請見下方地圖),變成一座可以號稱天險的堅固城堡。不過,此時尼子晴久已死,由他的兒子尼子義久當家。新君在位情勢難免不穩,於是山吹城的城主本城長光率先倒戈加入毛利家,其他尼子氏舊部看見,難免人心惶惶。元就也不急著直接攻打富田城,而是先攻打離海岸最近的白鹿城,筆者猜想,一方面元就在等尼子氏的重臣自己投靠,一方面白鹿城可截斷從海上來的補給。

尼子十旗,可見到月山富田城在最裡面

黃色的就是「尼子十寨」,這根本就是鐵桶陣了...












































 但是,好景不常,隨軍出征的元就長子毛利隆元,在這次出征時因不明緣故身亡(此時元就已經把家督之位讓給隆元,但實權仍然掌握在元就手上)。元就悲痛萬分,但他沒有忘記要消滅宿敵尼子氏。足智多謀的他記取了之前大內義隆攻城時的經驗,並沒有躁進,採用的是長期的堅持戰。一開始,他不允許敵方的士兵投降,投降者一律殺死,這是他消耗敵方糧食的策略。再來,他施行拿手的離間計,讓尼子義久自己殺死重臣宇山久兼,儘管宇山久兼還用私人錢財買進糧食準備作戰。此舉讓尼子氏的士氣降到最低點,之後,在元就保證尼子一族的生命安全條件下,月山富田城開城,毛利元就經過了四十二年之後,終於打敗了尼子氏。此時的他,已經是古稀之年的老者了。之後的五年,元就仍然孜孜矻矻致力於併吞尼子氏的舊領,一五七一年,元就逝(一說食道癌,一說是老死)於吉田郡山城,享年七十五歲。



  總觀全局,元就有著精準的戰略眼光,強力要求家臣上下一心團結,並對於部下能夠賞罰分明,筆者認為這是他能夠打下一百二十萬石領地的主因。除了三矢之訓,兩川體制等,他留下的遺訓「不競望天下」更顯示出他的高瞻遠矚。後來,毛利家雖然領地大幅縮水,但是經過時代變遷,後來仍然以長州藩的角色帶給近代日本很大的影響。筆者這次的番外篇,以「足智多謀」「處事眼光精準」「離間計」為基準,帶出了三國賈詡與戰國毛利元就兩位英雄形象的相似之處,您覺得如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作者精選

芥川龍之介(一)與絢爛的大正時代一同散去的文豪

嗯,本部落格很久沒有文章了,既然一開站就是以芥川龍之介的文章,那麼,來介紹一下這位文豪的生平吧。 說到「明治時代」的文學,大家腦海裡應該會浮現「夏目漱石」。而漱石晚年最疼愛的弟子,就是芥川龍之介。說他代表了「大正時代」的文學,其實並不為過。 芥川出生於明治二十五年...